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翻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设置X

第363章(2 / 2)

这个厂子原先就是做帽子的,车间里还留了几十台缝纫机,华彩制衣厂接手以后,甚至都不用另外再去采购缝纫机。

关键是离得也不算很远,坐个公交车,几站路就到了。

沈茉儿之前也看过城郊的几家社办企业厂房,或者是城郊村子里的库房,都太远了,公交车过去最少的都要一个多小时,时间成本实在太高。

本来她还想着要实在找不到附近的,就凑合在这几个里面选一个。

没想到最后还是找着了个各方面都比较合适的。

一边是街道工厂,一边是社办企业,双方都是集体小工业性质,倒是比跟国营工厂打交道简单多了。

街道这边也不能直接就把集体所有的资产给卖了,跟华彩制衣厂签的是租赁合同,在柳吟霜的强烈要求下,这份合同一下子签了二十年。

街道这边是无所谓的,合同时间签得长,他们之后能少很多麻烦。

他们还怕华彩制衣厂反悔呢,毕竟他们也搞过不少“小集体工业”,老实说,前前后后真是倒掉了不少,这华彩制衣厂能不能干满二十年还真是不好说……多半是不能的。

街道的同志默默觉得自己捡了大便宜。

厂房租好后,陆陆续续花了几天时间,华彩制衣厂就从那个大杂院里搬出来了。

而同时,沈茉儿这边也紧锣密鼓地开始招工。

依然有一部分是从柳桥公社招的,这件事她干脆委托给了陵江市绣衣厂。

反正绣衣厂拥有非常丰富的临时招工经验,毕竟当初每一次他们参加完广交会,绣衣厂斗势必要招工扩大生产。

首都这边除了柳

吟霜、柏俊文、赵正辉仨,沈茉儿特聘了两位学校的老师和同班的两名同学来当面试官。

当然,经济系的师生主要负责行政管理人员的招聘工作,女工的招聘沈茉儿自己,还有柳吟霜和柏俊文都很有经验。

招聘工作开展到一半,他们又多了两个小助手:周招娣和陈宇。

哦,对了,周招娣在高考之前改了名字,她现在叫周文华。

她的人生不是为了扶持弟弟,她的人生应该是努力读书为华国崛起而奋斗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翻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