崔建中眼底滑过一丝诧异,不过随即就又说:“是啊,连考察名录都上不去的效益最好的制衣厂。”
考察团的行程是一早就定好的,考察参观的厂子也都在行程单上,哪些厂子“榜上有名”崔建中自然是清楚的。
别的厂子他可能不会太注意,制衣厂他是特意留心过的,根本就没有华彩制衣厂这个厂子。
毛翠梅的性格就是典型的平时怂得要命一旦爆发就天不怕地不怕,这会儿听崔建中这么讽刺华彩制衣厂,她立马就不干了:“崔同志,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,华彩制衣厂不是不够好才上不了考察团的名录,而是因为他们的性质是集体所有制的社办企业,而是还是南省的社办企业,所以首都这边才没有把他们列入考察名录。”
崔建中了解过国内目前的经济体制,自然知道社办企业是什么意思,他倒是想反唇相讥说这种小作坊式的工厂就更没有考察的必要了。
不过看看小姑娘涨红的脸和湿润的眼眶,还是闭嘴了。
一会儿给人小姑娘怼哭了,倒显得他一个做长辈的欺负小辈。
崔建中生硬地转了个话题:“既然是南省的社办企业,为什么会办到首都来?”
这个问题崔建中确实觉得奇怪,他印象国内经济流通性是很差的,尤其是前些年,计划经济体制下,物资统购统销,统一调配。像这种社办企业一般也都是办在当地,主旨是为了扩大就业和提升当地经济水平。
毛翠梅坚定道:“当然是因为沈学姐考上了首都大学啊!她是在首都白手起家,把华彩制衣厂从一个小作坊做到七八百人的大企业的,短短三年时间!”
崔建中想说七八百人也不是什么大企业,不过想想三年时间从小作坊做到七八百人,似乎确实挺厉害的?
当然,崔建中并不觉得这是沈茉儿一个人的功劳,国内的环境,只要有政策扶持,想做大一个企业并不是太难。
崔建中其实更倾向于沈茉儿可能拥有不俗的家庭背景。
这些话他就不会说出来了。
他挥挥手,说:“行了,赶紧走吧,其他人都已经走到前面去了,你们说说,你们到底是来服务我的,还是拖我后腿的。”
说着率先就往前走了。
沈茉儿和毛翠梅已经习惯这小老头儿的“毒舌”了,相视一笑,并不放在心上。
沈茉儿悄声问:“你对我们华彩制衣厂的情况很熟悉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