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淡地命令道:“闭嘴。把她捆起来,拖到堂前听旨。” “是。” 郑府的下人们像是这一刻才发现他的身份,才领悟到这位不受宠爱的大公子,其实是府中名正言顺的第一继承人,是原配嫡妻唯一的孩子。 他们的慌乱被一句话收束了,笼在无形的网中。郑节倒下后,大公子的话语被披上了某种封建制度下应有的效力。 “你不能带走我!”她尖叫道,“我是你母亲!我是长辈!郑玉衡,你敢不等老爷醒来——你忤逆不孝!” “我亲自赶回家,为父亲医治尽孝,如何算是忤逆?”他淡漠地道,“我离这两个字,还差得远呢。” “郑玉衡!不要、不要……求求你不要!我是你的长辈啊……你跟娘娘求求情,这种小事她老人家一句话就带过了,我求求你……” 他什么都没有说。 很快,室内恢复了安静。 …… 郑节再度清醒时,他的长子坐在一旁,灯火融融。 郑玉衡眉眼低垂,看着膝上的一本《金匮要略》,他翻了翻页,没发觉对方已经醒了。 郑父看了他半晌,喉间像梗着一口血,他嗓音沙沙地问:“何氏呢?” 他的继室姓何。 郑玉衡没抬头,说:“她有罪,按律,有官府处置。” 对方沉默良久,嗓子眼里弥着药味儿和血腥气:“你说的那些都是真的?” “是。”郑玉衡答,“证据确凿。” 郑父的额角青筋凸起,皮肤泛起隐隐的红:“我待她不薄!她竟然如此辜负,惹下这种事端,败坏郑家的门第清名……” 郑玉衡抬起眼,目光扫过他的面庞,叹了口气。 他什么都没说,但郑节敏锐地在长子身上感觉一股浓郁的失望。继妻、二子,都犯下大错,眼见着要家不成家的时候,他突兀地对这种失望产生了一股揪心感,下意识地攥住他的手。 郑玉衡不曾挣脱,语调也没什么起伏,看来已经习惯了:“何氏虽有罪、有错,但父亲与她夫妻多年,外人看来伉俪情深。如今她大祸临头,你想得却还是名声和门第,连一丝惋惜悲伤都没有……父亲大人对待妻儿,还真是视如物件一般。” 要放在往常,郑节一定已经怒斥他,但这个时候,他不仅没有怒斥的力气,还在心中对这些话感觉到一股强烈的寒气。 他察觉到,不是他厌弃郑玉衡,致使两人关系紧张、走到恩断义绝的边缘。而是郑玉衡厌弃他、对他一遍一遍地失望。 可天下岂有这个道理?天底下没有不是的父母。 郑节按着慌乱,绷紧神情:“上梁不正下梁歪,她主持不好中馈,教养不好子女,玉行变成这样都是她的过错。衡儿,爹原谅你,只要你回家做事,不惹出乱子,爹的产业还都是你……” “不用了。”郑玉衡道。 郑节的表情凝固了。 “父亲大人。” 他的用词还是很谦和温顺,但郑节却不止一次从他温顺的表皮下,窥穿内里的叛逆和执拗。 “我根本不在乎你是不是‘原谅’我。曾经的那些错,只要我没有犯过,就不必需要谁的原谅来作证。”他清清楚楚地说,“这世上只有一件事,我承认有罪。我愿意用一生的福报和善业来弥补,愿意为之牺牲一切、奉献一切,粉身碎骨,在所不惜。” 他没有说这件事具体是什么,而是给郑节掖了掖被角,举止看起来恭顺,却连手指都抽了出去,没有让他碰到。 郑玉衡身上溢满疏离,好似两人只是相逢时仅一点头的过路客。 “孩儿的身体发肤,皆受之父母,尽赡养之责,绝不会推辞。但父亲的产业和您的‘谅解’,还是留给您自己吧。我不需要。” 郑节好半天都没调整出一个体面的神情。 他不止错愕,简直震动。短短两日内,他接连失去的太多,就连眼前的这根救命稻草,他都无法抓住。 郑父忍不住提高了声音:“我是你的亲生父亲,爹有什么不对,你不能好好说话?” “我说话很不敬吗?”郑玉衡问。 他又被噎住了,而后又很快攒起眉,扯着发哑的嗓子:“我是你爹,你是我儿子,玉衡,仅仅因为我打了你,你就对自己的亲爹这么漠不关心?!你怎么这么没有人情味儿!” 郑玉衡又叹了口气,说:“无理取闹。” “你——” “切勿动怒。”他的嫡长子拍了拍被子,语调平和,“还有些事,本来想缓缓地告诉父亲,但屡屡生气不好,您还是一并都生了吧。” 他示意了一下身旁的莫书。 莫书就是当初帮他逃出郑府的小厮,之后因为怕受到为难,所以被留在太医院看守房间、整理物品。 莫书将方才在内贵人手中取得的证据、书信、供词等,一概展示出来。 “当年在我房中搜出的寒食散,是继夫人何氏命人所购,藏匿于孩儿房中,自小到大,我都不曾服散,并深恶此物。我绝无此癖,是父亲大人错怪了。” 他语调清幽,字句从容。 “至于打骂女婢,教唆偷盗,这份供词也已写明,实为栽赃陷害。” “昔年……” 他说着这些事,声音里没有一丝不甘和怨怼之意。只不过是把曾经百口莫辩、无处申诉的事情,再次重新说明。 这些话说过不止一次,区别只在于,郑节听闻时的心态与处境不同。他望着自己的长子,脑海纷繁错乱,如坠梦中。 这一桩桩一件件,因为是陈年过往。很多连郑玉衡本人都难觅端倪,但这种看似隐秘的阴私之事,只要董灵鹫愿意,她的眼线就无孔不入,她永远平静而严厉地注视着这座位于权力中心的城池。 郑玉衡说完时,一旁的蜡烛已经淌满了泪,蜡油凝结成一块一块的白霜。 他静默地注视着父亲。 郑节的表情非常精彩,他一度撑起身体,想要去抓取那些证据。这只宽厚的大手里全是汗,动作急促,让人分不清他是想拿来看,还是撕掉、摧毁。 但当他的手碰到纸张时,却又被烫到一样僵硬住。郑父一辈子自傲、固执,简直到了盲目的地步,却因这区区几张纸,展现出对“错误”恐惧。 郑玉衡跟他的视线交汇了一刹。 这时,他猛地撤回去抓证据的手,而是如梦方醒一般拉住郑玉衡,口中唤道:“玉衡,你怎么不早点说?不早点拿出来……” “掩耳盗铃,自欺欺人。”郑玉衡道,“我就是将诉苦声说得震耳欲聋,又能如何。” 他稍稍停下,很轻微地笑了一下:“我很早就不再为被您误解而哭了。” 他的话听起来很像不曾埋怨过的意思。 但落到耳朵里,却有另一种含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