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来确实发生了什么为难的事。 反正进不进国子监的,他也不太在意。 二叔在城里书院读的书一样中了二甲第一名,大不了他也去城里的书院。 他相信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。 元宵敲门得到允许后进了书房,“爹,娘,我去城里的书院也是一样的。” 薛彩樱不知道他怎么说出了这种话,奇怪道:“为什么这么说?城里的书院虽然也好,可和国子监还是不一样,再说以后咱家就去京城了,你去国子监隔三差五的就能回家,去了城里想回来一趟可就难了,你奶奶肯定不愿意。” 元宵担心道:“不是说报名不顺利,我的意思是没必要勉强。” 薛彩樱明白了,“是不是粽棕跟你说的?” 元宵紧张的点了点头:“他是说报名不太顺利。” 薛彩樱解释道:“那是你爹遇到了别的事,和报名没关系,你就好好读书,准备秋天参加考核吧,给你爹长长脸。” 她冲赵雪窝眨了下眼睛。 赵雪窝无奈的笑了起来。 赵雪窝报名的时候只想到了元宵,粽棕比元宵小将近两岁,赵雪窝还想让他跟着谢庭蕴再学两年。 不过谢庭蕴近来身体不好,教起两个孩子有心无力的。 赵雪窝想着干脆把粽棕一起送国子监去。 两兄弟还有个照顾。 他把想法跟薛彩樱说了,薛彩樱虽然觉得有点早,但以粽棕的才智不至于跟不上国子监的进度,便同意了赵雪窝的提议。 就这样,赵雪窝又走了一趟国子监。 他打算让粽棕靠自己的本事考一次,如果过了最好,过不了就用他的免试名额。 免试名额珍贵,能不用就不用。 如果说赵雪窝第一次给十岁的元宵报名,大家觉得好笑,第二次给粽棕报名,就是挑战国子监这些管事的智商了。 他们当面不敢说什么,背后都在议论,这平远候是不是过分了点,塞两个孩子还不想用名额,到时候别把责任赖在他们的考题上,仗着皇上宠爱他,找他们国子监的麻烦。 就连国子监祭酒都没了好脸色:“赵侯爷,这事是不是有点难为我们国子监?” 第107章 谭祭酒连那点虚礼都不想伪装了:“赵侯爷,这事是不是有点难为我们国子监?” 赵雪窝被问的一愣:“谭大人什么意思?” 谭祭酒快六十岁了,体态圆润,有大肚腩,他略微收了收肚子,表现出一副特别正直不为任何名利所动的姿态说道:“赵侯爷是功臣,皇上爱重,以后有子孙想来国子监读书,大可以求皇上赏赐名额,实在没必要难为我等。” 赵雪窝可丝毫没有为难国子监的想法:“我家两个孩子读书应该符合推荐条件吧?” 谭祭酒:“那倒是符合。” 赵雪窝好笑道:“那本侯就不知道这个所谓的难为国子监是什么意思了?” 谭祭酒尴尬了,赵雪窝又没表现出让国子监放水的想法,纯粹是他自己揣摩。 被赵雪窝一问,他反倒不知道怎么回答,哼哧了半晌才开口道:“想必侯爷自己清楚。” 赵雪窝不清楚,这还没进书院才刚报名就这么多事,他都开始怀疑这书院真的有传说的那么好? 他懒得搭理这个谭祭酒,反正两个孩子都是有学问的,早就开始读书了,又会功夫,就不信以后学院敢找麻烦。 真有那天,就别怪他不客气。 赵雪窝报完名又堵了一肚子气,回去把元宵和粽棕两个都叫了面前:“你们两个好好读书,还有半年的时间考核,怎么也得通过一个,反正我就一个免试名额,你们看着办。” 元宵表示知道了,粽棕也表示一定会尽力。 前几天天冷,谢庭蕴病了一场,身体大不如前,这几天春暖花开,身体倒是好多了。 听说两个孩子被人质疑,心里憋了口气,非要让两个孩子都考中不可。 之后他管教起两个孩子更加严厉了。 具体搬家的日子还没定,反正9月份考核,来年二月才入学,只要那时再进京就行。 却不想,京城忽然发生叛乱。 而且是从禁军开始。 要不是赵雪窝接到消息,带着他这一百多府兵快马加鞭赶到京城,和皇上汇合,内外夹击,险些让反叛得手。 也幸好只有一部分禁军出了问题,否则赵雪窝这一百多府兵哪够看的。 再加赵雪窝勇猛无敌,能于万军中取上将首级,他擒贼擒王,砍杀了叛军首领,彻底控制住了叛军。 此时的禁军统领是前老将军的长孙。 因为这事被皇上罢黜,如果不是感念老将军的功勋,轻则流放,重则死刑。 皇上只罢了他的官,让他回家了。 一应待遇未曾减少半分。 然后命赵雪窝接管禁卫军。 整个京城的禁军有三万,是京城的主要兵力,可以说皇上的身家性命都掌握在禁军手里。 赵雪窝责任重大,再也没了这几年的悠闲。 “爱卿啊,”皇上握着赵雪窝的肩膀道,“朕知道你图清闲惯了,可这禁军太重要了,朕交给谁都不放心,你这就上任吧。” 赵雪窝就这么接下了禁军。 甚至连家都没来得及回,只能派他的侍卫回家准备搬家事宜。 皇上将老亲王府赐给了赵雪窝,早已经修缮完毕,大门上挂好了平远侯府的门匾,还是皇上亲手提的字。 雨生住在京城,离王府近,已经搬过去了。 就连三进院子都交还给了朝廷。 薛彩樱这边请人算好了日子,定在五月初一搬进京城。 薛彩樱在赵家镇住了三年,心里充满了不舍。 她一边整理包袱,一边跟田氏念叨:“没想到雪窝大哥又回去当官了,本来想着明年再搬过去,计划赶不上变化,现在就得过去了。” 田氏心里也有不舍,“我和你爹年纪大了,说是离着不远,再想回来也不那么容易了。” 薛彩樱笑道:“好在只有几十里,实在想这了,夏天还能回来避避暑。” 田氏想想也是:“别的都罢了,那几棵果树可得好好的经营着,孩子们都爱吃,等秋天果子熟了,摘下来送到京城。” 薛彩樱回道:“我都交代好了,放心吧。” 婆媳两个正收拾东西,有丫鬟过来报,说是有故人上门。 薛彩樱还以为是乡亲们,听说他们要走了,过来送送也是有可能的。 只是有些纳闷,怎么没说是谁,却只说了故人。 “谁啊?” 丫鬟如实回道:“奴婢不认识,一个差不多四十岁左右的汉子,带了一个特别漂亮的小姑娘,看着和元宵少爷差不多大。” 薛彩樱和田氏都是一头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