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博凡小说网 > 其他题材 > 望阙台 > 分卷阅读39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设置X

分卷阅读39(1 / 1)

伴,易走弯路。我怕他……”话已至此,不便多说,遂止住话头。 “我知道问吉所虑,其实我又何尝不是呢?我家的虽不在杏坛书院,可到底是在私学,遇着什么人,听到什么话,你我可都不能当场分辨。十五岁,正是孩子成长之时。” 二人皆有心苦,说到一处,有了知音之意。 谢祥祯苦道:“我家的不肖子,竟跑到录事巷!你说我能姑息么?既有了一次,就要有第二次!他再小,也是个男子,色字头上一把刀!我怕他宁愿牡丹花下风流死,不肯执刀为国去。” “录事巷?”秦贯一顿,环顾四周,望遍这周围官员,又叫谢祥祯低下头来,在他耳边私语说,“问吉知道么,你家承瑢,与赵太尉家二公子私交甚笃,常伴左右,下了学,也要出门玩闹去。” “赵太尉家二公子?”谢祥祯想到马赛之时,谢承瑢回马接人,落得个第四名。 他略有思索,便又听秦贯说:“问吉还不知道么?赵家那位二公子,可是典型的不学无术之辈。文不文,武不武。学文想武,习武思文。”说罢轻笑,“和他呆在一起,能学好么?” 谢祥祯手中笏板一滑,险些掉落。他拿稳了,又持灯盏上前,只道:“都是孩子么,爱玩些,倒也无妨了。” “是,我同我家书枫也是这般说的。只不过,你我都是刚还朝的,这四周敌友难辨,孩子们也是这般境地,到底不得不防。” 说完悄悄话,秦贯挺直腰,大方笑道:“不如当我是胡言乱语,问吉不要放在心上。” 谢祥祯作揖,眉头更蹙,舒展不开。 今日紫宸殿上朝,无非还是谈论西征。 眼下官家又有再复矩州之意,朱太后不置可否,上奏之官员又大言“不征”,官家很不悦。 谢祥祯低眉持笏,听朝堂奏言。 “都说不征!”李祐寅忽将视线落在颜辅仁身上,憧憬似的,问道,“颜相公一直不发言,朕想听听颜相公怎么说。” 颜辅仁这才出列,道:“臣以为,如今才收复延州,禁军多有劳损,还未休息完毕。若再征战,恐身疲力竭,胜算不大。且战争耗费巨大,百姓身负沉重赋税,日子久了,定生哀怨。于情于理,也要再等时机,另做打算。” 李祐寅听后,眼中流过失望,果然沉下脸来,手指敲在椅面,一言不发。 朱怀颂于帘内,听此论,反问官家:“陛下意为如何呢?” “朕却不认为休养生息是最好打算。延州刚刚收复,不正是士气大涨之时么?为何不一鼓作气,趁着此刻再向西征?” 百官相顾无言。 朱怀颂从鼻腔中叹出一口气,望满朝文武,最终将视线落至赵仕谋身上。 她道:“行军,与治国,到底是两回事。颜相公担忧社稷百姓,打仗了,遭殃的唯有百姓,此为治国之念。那么于治兵、行军之道,又如何解呢?赵太尉可有想法?” 赵仕谋闻声,向前一步,恭敬道:“回皇太后,臣也以为,暂不征矩州。” 闻声,人群内谢祥祯抬眼,将最前端赵仕谋的背影轮廓描了个遍。背宽、身长、体壮,集武人优点于一身,无可挑剔。若是拿自己和他比,还是很有差距。 只听太尉说:“矩州,在大周最西南角,上接被占之梓州,左接燕之石郡,右邻我大周之邕州、钦州。且不说石郡如何,邕州、钦州常年受燕人骚扰,已是疲惫不堪。若真先攻矩州,极易孤军深入、腹背受敌。且战线过长,粮草不接,供应不及,一环出错,全线崩溃。依臣之见,先易后难,矩州应放最后。” 官家忽作惊喜状,问道:“若执意要征,哪处最易?” 太尉答:“秦州。秦州于最西北角,背后便是刚刚收复之延州,再后为原州、均州。以延州为矛,原州、均州为盾,有退路,也有前路。” 此议一出,倒是赢众武官赞同。李祐寅也笑起来,抚掌道:“卿说得好!如今来看,确实是秦州最好打。” “不过,”赵仕谋又言,“秦州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。若是要打秦州,先要养好延州,所需时日,不止几月。且禁军也需休养,养兵如养马,过些时日,等草肥了,马自然壮。” 自上朝到下朝,谢祥祯始终在端量太尉的背影。 赵仕谋气场过于强大,有压倒之势,这朝中武官无数,能出太尉右者,再无他人。 位高权重,一呼百应。拿的越多,越贪婪。这是人之本性。 想到此,谢祥祯又挂念家中不肖子,只得快步回家去。 【作者有话说】 [1]:出自元·杨果《〔越调〕小桃红·玉箫声断凤凰楼》。“越调”是一种宫调的名字,“小桃红”是曲牌名。 本文设定的上朝制度,简单来说就是: 常参:中央机构各正副长官,三衙机构的都指挥使、副都指挥使、都虞候,每天都得在垂拱殿上朝。 六参:百司朝官以上(正八品及以上),每五天上一次朝,在紫宸殿。 谢忘琮和谢承瑢被封忠训郎与忠翊郎,都是正九品,所以不能上朝。 谢祥祯字问吉。 第一卷 有关于权谋的部分很少,因为小赵小谢还是小朋友,但是这一部分必须要讲,不然后面就会很突兀~ 第24章 第九 小桃红(三) 谢祥祯抱着长角幞头,一步走,一步停,迟疑犹豫到谢承瑢房门前,透过虚掩的窗子看进去。 还是那滩绵软的人,发纠缠着掩住谢承瑢的面容,只留一双紧闭的眼。再往深处望去,能见他微微起伏的背。 思衡自游廊尽头过来,朝谢祥祯行礼,轻声道:“阿郎回来了。” 谢祥祯点头,收紧了拳,悄推门而进,那药味更甚,熏得他几乎睁不开眼。 他后退几步,问向思衡:“要用得着这么多药么?” 思衡低首道:“阿郎……五十军棍,能打死人的。这都是郎中开的药,多用点儿,瑢哥就不疼了。” 谢祥祯挥手不言,蹑手蹑脚地走向床榻。恰思衡端着药盆来给谢承瑢换药,他就站在一侧看。 “瑢哥这回伤得很重,阿郎,您就不要多对他苛责了。”思衡说。 谢祥祯没说话。 他看着病榻上恹恹的儿子。说不心疼,怎么可能呢?没有人比他更心疼儿子的了。只是谢承瑢犯错,不狠狠责罚,将来怎么办? 他轻轻掀起被角,看见谢承瑢后背触目惊心的溃烂,心疼得连官帽都抓不稳,掉在地上了。 思衡轻呼,惊动床上昏睡的谢承瑢,只听他吟道:“重……重……” “他说什么?”谢祥祯捡起帽子,倾身听去,也不知呢喃什么。后来谢承瑢又睡过去了,他也问不着了。 谢祥祯拂开儿子面上的发,瞄见苍白的脸,真像是快要死了。他根本不敢多看,旋即覆上,刚想说“这几天让他歇一歇”,话没出口,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