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博凡小说网 > 其他题材 > 望阙台 > 分卷阅读49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设置X

分卷阅读49(1 / 1)

里糊涂地说了,根本没顾着旁人。所以又同关实解释:“太尉确实是我爹爹,你不要说出去。” 关实怎么会说出去,他就是很惊讶:“二郎怎么不早说!就我不知道。” 以前他不知道赵敛的身份,还能和他打闹,现在知道了,他忽然有些不知所措了。 赵敛却和他说:“这有什么的,不过就是个名分而已。” 关实很不自在,后来还是找了个借口,说要去庖帐吃饭,不一起走了。 “他怎么走了,真奇怪。”赵敛苦恼道,“早知道就不乱说了,他要是以后不跟我玩了怎么办?” “怎么会。”周彦安慰他,“阿敛真心对别人,别人一定会真心待你的。只是你下回就不必要说谎,该是什么就是什么。” “是。”赵敛知错,又问道,“周将军一会儿还回雄略军去么?” “怎么了?” 赵敛东张西望,将周彦拉至一隅,悄声说:“不瞒将军,这几日我练刀,颇有心得。” 他说起刀法,将这些日子里自悟之得全说出,又道,“双手刀,到底与单手刀不同的。每逢我用双手,总觉左手是摆设,其实还是右手用力。如此,怎么能算双手刀?我心不解,望将军教我。” 周彦挑眉:“原来是向我拜师学艺来了。怎么,你钟爱双手刀?” “我喜欢长刀。短刀勇猛,挥程却小,难近敌身。短刀比短刀且好说,若比长枪,则大不敌。燕人善枪,枪也有弱点,在我看来,只有长刀与之相克。枪杆钝,用力挥斩尚不能杀人,唯刃与纂能见血。且长枪易攻难守,相比灵敏,还是刀更胜。长刀能破枪,还能斩断枪杆,难道不能克长枪?” 闻此,周彦笑了一声,微微点头。 赵敛又说:“单手持长刀,其力分散,下猛而上虚,攻势不烈。唯双手使,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其功力。可惜我不是左撇子,我的左手无力,何解?” “阿敛想得复杂了,无力就多练,练多了,自然有力了。况且,在战场上,一把刀只能劈断一把枪,你说要克,其实是同归于尽,犯不着如此。” 赵敛略有思索:“我不砍长枪不就成了?我只对着人砍,杀人总不至于刀断。” “杀人?”周彦有些震惊,“战场杀敌固然重要,但能不杀人,还是不要杀人了。双手刀没有任何诀窍,就是练。先练左手,待左手与右手相齐,再练双手。切忌身跟手跑,身、手、刀同心,才最要紧。刀法也有,只不过是要等左手练好了,才能再学。” 赵敛若有所思,挥了几下左手,问道:“欲使柔刀,又怎么解?” “柔刀?你想学柔刀?”周彦意味深长地摇头,“柔刀讲究一个‘柔’字,难学,没有几年,你成不了。” 赵敛抱拳说:“难学正好,我喜欢学难的东西。将军能教教我吗?我入了军营,总得有一技之长。我心不在枪,只在刀,将军又能使好刀,不知能不能同您学习一二?” “和我?”周彦上下打量他,说,“倒也不是不行。只是我严厉,你吃不了苦。” “怎么不能?”赵敛把袖子都摞起来了,说,“我愿从军,愿建功立业,自然不怕吃苦受累了。只希望将来能为大周冲锋,做个功臣。” 周彦闻之大笑:“你真想学?” “真想。” “那你就……”周彦思量半晌,“明天夜里,带着你的刀来。” 【作者有话说】 双手刀不是双刀,是双手执刀。 文中的长刀原型是苗刀,小谢送给小赵的流照君也是苗刀,有五尺多长,一尺约为现在的31.2厘米,那么流照君就是一把超过156厘米的刀(流照君160厘米)。刀这个东西,只要用就会有磨损,小赵那么宝贝流照君,是不会拿流照君来练武的哈,更不可能拿它来杀人,所以后面小赵用的刀都是普通的刀,随便砍随便费不心疼~ 周彦上一次出场是在第18章 ,只要记得他是小赵的师父就行了。 第30章 十一 秋风起(一) 八月十五,中秋节至。 中秋是团圆之日,每年官家都会宴请群臣,今年也不例外,早早便知会臣子,于宫内赐宴,百官携家眷入。 是夜,群臣入宴,君臣之间对月而叹,文臣吟诗作赋,武官舞剑问花。 酒酣耳热时,李祐寅稍歪身坐,感叹道:“大周有诸卿家,实属幸也。” 朱怀颂坐官家侧,闻此,不由微笑,掩袖饮酒。酒入唇间,她抬眼望去,这底下臣子各个神采奕奕,意气风发。 她望右侧首,所坐乃太尉赵仕谋,后为其子。她识得赵仕谋的长子,赵敬,表字瞻悯。 太尉有二子,长子善文,次子善武。长子瞻悯为人和善,最擅作文,虽为将门子,其文采却并不输于文人。 再望左侧首,宰相颜辅仁端手而坐,鲜有言语。颜相公这些年一直独身,年轻时扑在朝堂上,耽误了婚事。现在年纪大了,更加不想风月,所以一直没有成家。 朱怀颂喝罢酒,正坐,听李祐寅说:“今日中秋,朕见月明,忽地想听些有关‘月’的诗词歌赋。不如来玩飞花令,诸卿意下如何?” 尚书右丞齐延永笑说:“飞花令好!不如臣先来!‘愿我如星君如月,夜夜流光相皎洁[1]’。” “好。”李祐寅弯了眼,“君臣一心,流光相洁。” 既有人起头,底下陆续都来接令。 有臣下说:“滟滟随波千万里,何处春江无月明[2]!”又有臣下说:“昭昭若日月之明,离离如星辰之行[3]。” 座中,先帝贤妃所出,官家三弟嘉王李元澜道: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[4]。” 李祐寅听得高兴,酒也多喝几盏,等诸大臣对完,四下无言了,才又放下酒杯,端坐起来,望向臣眷。 看的第一个,便是颜辅仁。 颜辅仁还没有对飞花令,李祐寅端起酒杯来,问道:“颜相公可有诗对?” 颜辅仁亦举杯起身,直截了当说:“老臣拙愚,想不出。” 李祐寅没想到颜辅仁不仅不对诗,还说这些话来噎他,让他很没有面子。他叫相公坐下,倍感失落,喝尽盏中酒。 随后,他又望向赵仕谋身后坐的赵敬:“朕听闻太尉家的大郎文采斐然,能不能接一句?” 官家说完话,赵仕谋用余光望一眼儿子。 赵敬正听词,忽然被叫到,有些诧异,站起身来回话:“参见陛下。” “不必拘礼。你来说一句不一样的,站到前面来。” 四下里窃窃,赵敬走出来,躬身而拜:“我接,‘俱怀逸兴壮思飞,欲上青天览明月[5]’。” 殿中霎时安静,李祐寅面无表情地轻捻杯沿,凝视了赵敬很久。 “好一个‘欲上青天览明月’。瞻悯同朕一般大,心有壮志,倒是与朕一样。”李祐寅笑了,“诸位瞧瞧,这就是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