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博凡小说网 > 其他题材 > 望阙台 > 分卷阅读52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设置X

分卷阅读52(1 / 1)

愿意。 “你怎么不告诉二哥呢。”君瑜不解。 “告诉他做什么?白白让他替我担忧。他还小,让他高高兴兴的,我也就高高兴兴的了。”赵敬低首,还是抚摸柿子饼,“你也别说,谁都别说,先瞒着他吧。” 快子时,赵敬才准备回家。 赵敛送他一程,方才把照夜牵到马房,忽然听见马房那一头传来嘈杂声。循声望去,正见几个熟悉身影。 这不是被分到神策军的秦书枫么?赵敛掩身躲在暗处,听秦书枫与身旁一个小兵呵斥说:“胆大包天了,竟敢私自翻出军营!你没背过军令么?” 那被抓包的小兵抱头藏面,哆哆嗦嗦地要跑。秦书枫猛地抓过他,厉声问道:“你是哪个军的?” 赵敛再仔细看,被逮的小兵个高身瘦,面色黝黑,神色躲闪,怕得浑身发抖。 小兵蹲在地上,先是往远处爬,被秦书枫抓回来;随后将脸埋在双膝,不敢见人。 “阿敛!”赵敬叫他,“拴好了吗?我得走了。” 赵敛不愿多管闲事,也没多想,很快便走了。 * 说到宫中散宴,李祐寅与太后一同乘辇到禁中。 前半路各自都无言,快到秋实阁,朱怀颂才幽幽说:“官家。” “娘娘。” 朱怀颂端坐,抬眼要望天上的月亮,惜宫墙层层,生生挡住明月。她抬袖,寻了许久,才说:“月分明当空,却被朱墙遮挡。官家看见月了么?” “方才在殿中,娘娘还没赏够月吗?”李祐寅轻笑,“四下里无人,娘娘说话不必委婉。一定是在为长公主的婚事烦忧吧?” 朱怀颂说:“官家甚知我心。长公主是我亲生的女儿,也是官家亲生的长姐。今夜官家替她找的婚事,不是最优解。” “怎么不是?武官之首,太尉之子,还不是最优解么?那么依娘娘看,满朝文武,除了太尉,还有谁能与娘娘结亲家?”李祐寅淡淡笑,欣然道,“大姐二十三了,一直养在宫中,不嫁人,总不是事儿。其实臣也留意瞻悯许久了,知道他的德行。今夜飞花令,人人都以明月比君,唯他寓志于月,不正是不凡么?” 话虽是这么说了,朱怀颂无可辩驳:“是。其实我也一直在替长公主寻好婚事。” “那就成了。”李祐寅倾身,越过步辇,抚上太后手背,摸到她手中佛珠,“正是因为我忧心阿姐,所以才将她许配给太尉之子。论才气、身世、性情,谁比得上赵瞻悯?况多年以前,阿姊就对赵瞻悯一见倾心,娘娘您不也是知道吗?我这一举,不也是合了阿姊心愿么?” 朱怀颂微瞪起眼,反握住李祐寅的手,似笑非笑说:“是不是合了长公主的愿,我不好说。合了官家的愿,才是真的。” 夜里起风,扫了步辇上的穗子。她撤下手,又道,“杀人容易,诛心却难。官家不善杀人,是仁君。” 李祐寅佯装不解,反笑道:“娘娘教导得好,臣学一二。” 到秋实阁门口,李祐寅目送朱怀颂回去,待门关闭那一刹,霎时止住笑容。 “杀人容易,诛心却难。”他不屑道,“官家不善杀人,善诛心?” 抬头,正好见到天上那一轮明月。哪里就被墙挡住了,这不是好端端挂着吗? “月在空中,被朱墙掩了。可是很快,朱墙就掩不住月了。”李祐寅转头和韦霜华说,“去崇政殿。” 要做仁君。他想。 ** 朱怀颂进了门,再也忍不住心中怒火。她转着手中佛珠,转到一半,竟然断了线,数十颗珠子顷刻如雨崩在地面。 “娘娘!”许知愚呼了一声,急忙蹲下身捡佛珠。 “不必捡了。”她说。 许知愚手中捧了几颗珠子,呈到太后面前,道:“这珠子,娘娘留了四十年。” 这是朱怀颂与先帝成婚时,先帝赠予她的定情之物。珠圆线连,意味着事事圆满;而礼佛护心,又望她事事顺遂。 “四十年。”朱怀颂取了一颗珠子,放在眼前,正好与空中那轮月亮重叠,“四十年了,从无到有,从有到无,也四十年了。” “还是把珠子捡回来吧。”许知愚说道,便低身把佛珠都捡起来了,“娘娘心里装着事,是珠子替娘娘挡灾呢。” “你怎么知道这是挡灾,而不是灾祸的前兆?”朱怀颂年纪大了,不信这些鬼神了。她走进屋子里,想起今夜李祐寅所言所行。 “其实官家为长公主提亲,并不算是坏事。”许知愚说。 朱怀颂瞄了他一眼:“怎么说呢?” “阴谋诡计出其不意,明面上做什么,总比背后里捅刀子要好。” “是么?可我怎么觉得,阳谋比阴谋更可怕。”朱怀颂不想去思虑这些事了,她累得紧,正好这几日阁中换了新香,更促睡意。 “皇后殿下的香,到底是一绝。”许知愚赞道,“娘娘因此香,睡得比平日里安稳。” 上回太后吩咐他去寻些香料,不知为何在禁中传开来,叫皇后知晓。皇后善香,特意调制了些安神香料来,献给太后。 这香当真是有奇效。原先朱怀颂难眠,熏了许多香都不能解,可皇后送来的香却比其它香料更佳,不用多久便能安睡。 朱怀颂瞥了一眼香,说:“皇后有功,明日赏她些金钗吧。” *** 李祐寅才到崇政殿,里头小黄门[2]便急匆匆跑来他跟前:“官家,长公主来了。” “她怎么来了?” 李祐寅踏门而进,见李思疏跪拜在案边。她头上戴了很多珍珠串成的步摇,都落在地上了。 “长姐怎么来了,是来和我一起看月亮的?”李祐寅不忍珍珠落地,就想扶起她,可李思疏拜而不起,直接了当说:“请二哥收回成命。” 李祐寅原先还笑,听见这句话,笑意全失。他越过李思疏,坐在案前,明知故问道:“收回什么成命?” “我无心嫁人,请二哥收回旨意。” 李祐寅呼一口气,又笑道:“长公主不嫁人,岂不是叫天下子民笑话。” “我不惧他人笑话,但求二哥收回成命。”李思疏再拜。 “收回成命?”李祐寅作万分不解状,“天子诏命,岂是说收就收的?大姐,我可都是为了你啊!”他不再端坐,转而下来强行扶起李思疏。 他对上李思疏愕然的瞳,忽有一种不上来的快感。 李思疏毫不客气地说:“二哥,我不想和赵瞻悯成婚,请您不要强人所难。” “强人所难?”李祐寅有些不悦,“你说我强人所难?难道你忘了么?崇源二年的中秋宴,宋园,忘了吗?” 李思疏为之一震:“什么?” “你忘了?那我来替你回忆。”李祐寅盘腿坐在她身边,悠悠看书案成山的奏疏,说道,“崇源二年,大姐十二岁。宴会乏味无趣,大姐闷了,和我去宋园透气。” 李思疏闭上眼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