勺子,从杨兰的碗里捞了一勺糊糊盛到了自己碗里,这下杨兰本就少得可怜的碗里更是只剩下薄薄一层了。 杨兰直接傻眼,她委屈地看向了丈夫苏建民,结果发现苏建民喝得正香,都发出了呼噜声。 杨兰气得从饭桌下狠狠掐了下苏建民的大腿。 苏建民皱了皱眉,习以为常,便继续喝着糊糊。 苏墨墨对苏奶奶笑了笑,秀气地小口小口喝了起来。 苞米糊糊是玉米打碎以后煮的,比起下午的窝窝头,还是要好入口一些。 这时,大伯苏建国看向了苏墨墨,语气沉稳地询问道:“墨墨,你感觉那户人家怎么样?” 听到这里,杨兰就生气,她撇了撇嘴,嘀咕道:“这妮子今天没去相看!” 大伯皱了皱眉,看向苏墨墨,询问道:“墨墨,怎么回事?” 要说苏大伯这么关心苏墨墨,那也是有原因的。 毕竟苏大伯自己没有儿子,但他是长子,习惯了教育弟弟,奉养父母,简单来说,就是有一种大家长的责任感。 因此,这些年他除了当牛做马之外,对二房的几个孩子格外关注。 首先苏大志苏小志是苏家唯二的男丁,苏大伯一向将他们看作自己的儿子来照顾,有时候过年买了几颗糖,自己闺女没份儿也要给两个侄子。 其次便是苏墨墨,这侄女和自己的三个女儿都不一样,她体贴,会读书,更重要的是对两个弟弟也很好,因此苏大伯对苏墨墨还算和蔼。 苏墨墨能够去读书,也少不了苏大伯的默认,要是大房闹,当时她未必能读到书。 苏大伯想的和杨兰差不多,苏墨墨如果能读出来,去县城里当个工人,那么就能拉拔两个弟弟了。 他们对苏墨墨好,都有个前提,那便是苏墨墨对苏大志苏小志有帮助。 因此,听见苏墨墨拒绝了那门亲事,苏大伯便下意识地皱眉。 如果没有彩礼钱,那怎么才能给两个侄子娶媳妇呢?再说了,家里人口多,大志小志一直睡在一起,但结婚后可就不能这样了,家里也还差钱盖间新房。 听出苏大伯声音里的质问,苏墨墨还没怎么样,苏奶奶就不耐烦了。 她瞪向自己的大儿子:“怎么,我还没死,你就要教训我孙女了?你那么出息,怎么不自己生个儿子出来教训呢?” 生不出儿子一向是苏大伯的痛脚,他脸色一变,也不说话了。 饭桌一片沉默。 苏爷爷喝完碗里的糊糊,看了眼吃得正香的两个孙子,他们都15岁了,营养充足,长得也是人高马大,眼看就是成人的模样了。 确实也需要娶媳妇了。 苏爷爷拿起烟斗,在桌子上磕了磕,一锤定音:“老二家的,你去问问媒人,能不能换成二丫去相看。” 闻言,杨兰和张秀芳都抬起了头。 杨兰先是一愣,反应过来后,下意识就是不悦。 这城里的好亲事,怎么能给大房呢?! 但看见苏奶奶的冷脸后,她一个激灵,下意识道:“行。” 张秀芳虽然惊到了,但是回想一下,这门亲事也不是不行,毕竟二丫已经19了,又只有小学学历,嫁给县城的工人,也算高攀,最起码这门婚事比她姐大丫嫁的好。 因此,她也保持了沉默。 苏墨墨静静地喝着糊糊,见证了几句话间,一个女孩的人生就被决定了。 而事件的中心人物苏二丫,却没人在乎她的感受,连她本人,也只是安静地垂头吃饭。 苏墨墨却眼尖地发现,二丫面前的糊糊几乎没有动。 吃完饭后,杨兰去洗碗了,做饭洗碗一向是她和妯娌轮着来。 只是张秀芳做饭时还有两个闺女帮忙,杨兰却只能自己做饭洗碗,稍微指使一下苏墨墨便会被苏奶奶瞪。 当然,从前苏奶奶不在时,原主都有偷偷帮杨兰,毕竟她从小就被杨兰教育要多干活,这才是爱家人的表现。 “做的可比说的有诚意多了”,这句杨兰最常教育原主的话,也成了原主人生的信条,婚后当后妈她同样秉持着这个理念。 只是轮到苏墨墨了,却不会再惯着杨兰了。 她身体虚弱,吃都吃不好,压根没力气去洗一大家子的碗。 苏墨墨躺得坦然。 饭后,一大家子人坐在院子里乘凉,苏墨墨也乖乖地坐在了苏奶奶身旁。 也是这时,一家人才注意到了苏墨墨的容貌。 苏小叔有些惊奇:“墨丫头,你咋变好看了?” 其他人也跟着点头,连抽着烟的苏爷爷都看了苏墨墨一眼。 果然,阳光下,少女的皮肤白得通透,搭配上那两条乌黑的辫子,别提多精神了。 苏爷爷满意地点了点头,这是他最得意的孙女了,读书好,性子好,长得也好。 这下苏大伯也沉默了,对于苏墨墨拒婚的事也没那么生气了。 毕竟侄女长得这么好看,值得一门更好的亲事,更高的彩礼。 苏爷爷突然开口:“老二家的,你过两天去给墨丫头扯块布做件衣裳。” 苏奶奶听见了连连点头:“就该这样,小姑娘谁不爱俏啊!” 刚洗完碗走过来的杨兰脸色一喜。 做衣服?做衣服好啊,只要小心点,或者买有瑕疵的布料,那就又能省下一笔钱了! 苏墨墨还能不明白杨兰的心思? 记忆中这样的事情发生了许多次,大多都是苏奶奶高兴奖励苏墨墨的,原主年纪小,又信任杨兰,加上杨兰确实是她妈,给原主置办衣服鞋子的事情便都交给杨兰了。 每次给苏墨墨做完衣服,过两天她弟弟就能攒出一双袜子,或者一个小背心,弟弟们没有衣服的时候,那就是杨兰省下钱了。 可以说杨兰那30块的存款里,有5块钱是这样攒出来的。 毕竟原主18岁,7岁以后,每年苏奶奶都会“拨款”,这些钱攒下来也不少了。 苏墨墨看向苏爷爷,突然开口: “爷,我自己去买布料吧,毕竟我这么大了,还是多去外面看看,长长见识为好。俗话说得好,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嘛,再说了,万一县城有招工呢?我多看看总是好的。” 苏墨墨这话挠到了所有人的痒处,苏爷爷就喜欢她有文化的样子,苏大伯喜欢她去找工作,因此两人都连连点头。 杨兰被气到了,却也毫无办法。 … 下午,苏家人都去上工了,苏墨墨从苏奶奶那里拿了5块钱和一张布票,便坐了队里的牛车去了县城。 谁知坐上牛车,苏墨墨却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,正是陆心柔。 苏墨墨很快就理解了,毕竟这是重生女主嘛,根据剧情多半要去县城里投机倒把了。 想到这里,苏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