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博凡小说网 > 其他题材 > 望阙台 > 分卷阅读179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设置X

分卷阅读179(1 / 1)

墨汁飞溅,登时弄污了奏疏。 “官家!” “当初是谁提的要这个女人来做皇后?是哪个乱臣贼子?!” 王求恩忙替官家收拾,韦霜华则在一旁安抚:“官家不要动怒,太祖皇帝说,天子怒而天下震,官家要克制才是。” “克制克制,你也和我说克制?难道我有火还不能发吗?拿着祖宗家法来压我,这就是他们给我选的好皇后!谁起的头,罢了他的职,发配到边疆去!” “官家息怒!” 李祐寅上气不接下气地呼吸,说:“会须废此疯妇!” 韦霜华不敢说话,他眼神示意王求恩,叫他把辛娘子找来。 今夜无风,王求恩一路跑至苜蓿阁。 辛明彰正与先太后内侍高奉吉一同言事。 高奉吉是读过书的,原先很受太后喜欢。太后薨了,许知愚被调到永盛陵守陵,高奉吉因资历尚浅,续留禁中。 “老子云:‘不自见,故明;不自是,故彰;不自伐,故有功;不自矜,故长。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[1]’你以为如何?”辛明彰问他。 高奉吉答:“不与人争,非懦弱无能,而是辨清形势,明哲保身。局外之人更清明,自谦之人有进益,不是没有道理的。” 正在此时,有人请进,说:“娘子,官家在崇政殿发了好大一顿火,韦中官请您过去瞧瞧呢。” 辛明彰低声说:“你瞧,有时,我倒是想置身之外,奈何时机不允。” “我以为,只有人寻时机,未有时机等人。” “哦,是么?”辛明彰对高奉吉笑,“当初你说起凤仪阁升香的时候,也是在寻时机?” 高奉吉一听,立刻软下脚来:“我不敢!如今太后已去,我归于娘子,便是娘子的人。前般如何,都成过往。” “我没有要怪你的意思,奉吉。”辛明彰叫桃盈扶起他,“我总以为,凡事要说个明白,你我彼此才能更清楚、更愿意。我知你过去之事,你也知我过去之事,互相了然,这是没有坏处的。” “是。” 辛明彰柔声说:“以前如何都不要紧,只要我们现在对彼此是真心的就好了。我真心待你,也望你真心待我。” 高奉吉感恩道:“是。” “我要去见官家了,你要跟着我一同去,还是留在苜蓿阁?”辛明彰问。 高奉吉说:“娘子要带着我,我便去;娘子不带着我,我就留在这里。” 辛明彰听后非常满意,同桃盈说:“把我奁子里的珠串拿来,送给奉吉。” “多谢娘子!” “跟我一起去崇政殿吧,多见识见识。” ** 是夜,朱雀河边。 战争必有鲜血。秦州一战,有许多战死的人不能归家,魂都丢在沙场上了。还活着的亲人们只能靠放灯追思,希望灯能顺着水飘到他们战死的地方,指引他们归家来。 程庭颐还想着那日冰水边奄奄一息的董漱。他没忘记董漱的遗言:来日秦州收复,不要忘记给他烧一张纸。 河边团了许多人,放了数不清的荷花灯,灯上放置着小纸,很快就漂到远处了。 “我不知道董郎家里有没有别人了,也不知道他的家人会不会还在翘首盼他归家。”程庭颐痛心道。 纪鸿舟望着程庭颐,余光中漾过无数花灯。有风吹皱灯里的火焰,也吹皱了他的眼睛。 “你记着他,他就永远活着了。” 程庭颐摇头:“其实,我已经记不清他的样子了。我只能想到他浸在水里,冻地、颤颤巍巍地和我说话。他说他好热。可他那么冷,又怎么会觉得热呢?后来我想着,他应该是到了一个温暖的地方去了。” “一定是个没有战争、也没有冰雪的地方。”纪鸿舟依偎着他,“小苑儿,我们以后也要去这样的地方。” “等死了之后吗?”程庭颐真心问。 纪鸿舟猛地抬头:“当然不是,当然不是等死了之后!你说什么呢!” “我没说什么,我胡说的。” “我不要胡说,呸呸呸。” “呸呸呸。”程庭颐笑在他怀里,“我是说,我们以后会去一个这样的地方,到死了,我们还是会在一起。”良久,他问,“对吗?纪风临。” 纪鸿舟颔首,亲吻过程庭颐头顶的发:“对,相信我。” 河面飘过一段歌声,像是雾,缓缓笼罩过来。 程庭颐无意间听见,霎时被吸引过去,问道:“这是什么曲子?” “不知道,白玉馆的吧?” “白玉馆……” 程庭颐的目光掠过宽河,游到那处飘渺的、若影若现的灯。 谢忘琮方才从灯下头过,头顶灯下穗子,拂满头。 “官人来了?”白玉馆妈妈急笑着迎上来,捂面笑道:“官人来得不巧,穆娘有客呢,要不今个儿换别的?” “什么客?” “大恩客。娘子几月不来,自然有旁人见着她了。” 谢忘琮心一空:“什么时候来的?” “中午就过来了,现在还没出呢。” 谢忘琮望着木楼彩缎,失落回过身去,再拂那一支灯穗。 “阿姐?” 谢承瑢与谢忘琮隔着台阶相见。 “你怎么来了?” “姐姐忘带钱袋,我给你送来了。”说罢,谢承瑢送上佩囊,“怎么出来了,没进去?” “进不去了,我还要这钱袋做什么呢。”谢忘琮推开海棠花绣的佩囊,走下阶去,说,“陪我到外边坐坐。” 白玉馆离朱雀河很近,近到能听清楼上的歌声。 谢承瑢盘膝坐在河岸,偶见长满绿叶的蜡梅树。蜡梅只有冬天才开花,这时候看,与普通树无异。他专心看蜡梅树,心里还在担心赵敛和太尉。谢忘琮也在痴痴看河里的花灯,两个人都蔫了,谁也不想说话。 直到白玉馆飘来一阵歌声:“玉箫声断凤凰楼,憔悴人别后。留得啼痕满罗袖,去来休,楼前风景浑依旧。当初只恨,无情烟柳,不解系行舟。[2]” 谢忘琮惊醒:“昭然,你听,你听!” “听什么?” “玉箫声断凤凰楼!” 谢忘琮站起身,仰首盼着那座楼,也跟着唱,“玉箫声断凤凰楼……” 谢承瑢也站起来,远眺那处楼,说:“娘唱过的,《玉箫声断凤凰楼》。” “是娘唱的……”谢忘琮喜悦地要蹦出眼泪,“我们去见她……我们去见她!” 谢承瑢看她要走,仓促拽住她的手腕:“去哪里见?” “去白玉馆见。” “娘不在白玉馆,”谢承瑢非要打破她的幻想,“娘不在人世了。” 谢忘琮沮丧起来,不信地哝哝:“娘不在白玉馆……白玉馆的也不是娘。” 她看见自己腰间挂着的、那只绣了海棠的佩囊。 这是穆娘亲手做的给她的送师之礼。 【作者有话说】 [1]:出自春秋战国·《老子·道经·第二十二章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